您的位置 首页 品牌资讯

生活万象|《京腔京韵》系列(7)说说咱们的老照片

腊月,是思乡怀旧的日子。看看过去的老照片,别有一番思绪在心头。
说起老照片,那可是北京胡同人家的一大情趣。走进寻常百姓家,您会发现不少人在家里墙上都挂着一个装满老照片的镜框。镜框有大有小,里面的照片也尺寸不一,但都摆放得很整齐。
照片中黑白的居多,有些已发黄,但人们很珍惜。逢年过节时都要将其擦得干干净净。家里来了客人,也都让人看看。为什么呢?因为它非同一般,那是一家子几代人的照片选粹。
在东四一带住的张大爷,是位老北京。从祖爷爷那辈儿就在这北京城了。他们家镜框里装的老照片,那叫一个全。从祖爷爷、爷爷,到他这辈儿、儿子辈儿、孙子辈儿的照片都有,而且各个时期的照片也比较齐。
张老爷子对这照片看得很重,时不时站在那儿瞧瞧。有时还对孙子、孙女讲讲:那是谁,这是谁;什么时候、在哪儿照的。
家家户户里的这些照片可以说是弥足珍贵。从照片上的人穿着上看就很有特点:老辈人穿的是对襟、大襟的中式衣裳;对襟衣裳是中间系扣,而大襟衣裳则是从左往右那么一盖,右腋下系扣。系的扣都是手工用布盘的,很讲究。穿的鞋呢,冬天是“骆驼鞍儿”棉鞋,夏天是圆口布鞋。
新中国成立后,男人的衣服一般都是中山装;女的也不例外,不过领子是坡领,里面的白衬衣翻在领子上,看起来很精神。
照相时人们的表情不大一样,有的笑呵呵的,有的则比较严肃,但眉目很清楚。照片的种类比较多,有的是“全家福”,老少几代人都在上面;有的是结婚照,一对新人笑盈盈地相互依偎;还有的是兄弟姐妹的合影。
在一些家庭的镜框里,军人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这说明家里有人参军了。有的是志愿军的照片,也有1955年军队授衔以后的照片。这照片上的人物,大檐帽、肩章、领章、武装带一应俱全,颇显英武之气。
从这老照片自然便说到照相馆。那时候,北京人要照张相都去照相馆。前门的大北照相馆、王府井的中国照相馆、隆福寺街里的光陆照相馆等,是人们常去的地方。
照相馆里的背景布置得很讲究,有公园的一景,有房间里摆设,还有比较素净的蓝天、白云,任人们挑选。照相的人挑好布景后,照相馆的摄影师就开始忙乎起来。摆位置、整衣装、看表情,最后一只手举起,另一只手捏气囊,嘴喊一声:“好,都看我了!”说完用力一捏气囊,相照完了。
一星期以后取回照片后,全家人那个高兴劲儿跟过年似的,大家传看着,看了半天儿都没个够。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照相机还是个稀罕物。谁家要是有个那玩意儿,那可是让人羡慕得不行。小时候,笔者的邻居家有位大哥在西安军医大学学习。有一年他回家探亲带来了一个照相机,先是给他们家里人照,后来也给邻居照。大家都感到新鲜,争着想看看,可真照起来的时候还有点不好意思,你推我让的。
记得有张照片是在胡同一角照的。背景是自家的门楼,院里柳树伸出墙外,我们几个小伙伴挤在一起,露出笑脸。照片冲洗出来后,每人一张,大家高兴得不得了,至今还保留着。
老照片虽已破旧、发黄,但人们把它们看得很重。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老照片是历史的存照,也是社会变迁的记录。更重要的是它们还收藏了人们的一份记忆、一份感情。将其挂在厅堂,或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心中会升腾出无尽的情思。它令人抚往思今,更加珍爱眼下的美好日子。
(作者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老记说事∣让传媒更有趣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