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网红”后,张文宏依旧清醒?| 2020十大品牌年度人物候选人系列

2020年,抗疫先锋张文宏火了,“网红”成为他的一大标签。月前,他荣获上海市“医德楷模”抗疫特别奖,却未出现在颁奖典礼之上。一时间“缺席的张教授去哪了”引起网民的兴趣。
事后有消息称,张文宏向主办方提前请假,出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课堂上。讲授的4堂课,内容是感染病的起源、演化和控制。
作为医者、老师,张文宏在“不红”与“红”的时候都是一副老样子,治病救人不可缺席,给学生上课也尽量不请假。而身为新晋“网红”的他还多了个思考题:为什么这么多人听我说话?
耿直boy爱讲大白话
疫情席卷之时,网民们发现了张文宏这块宝藏。他是上海华山医院的科室主任,也是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医学权威、抗疫先锋,在一片赞扬声中原本应是板正、严肃的专家形象,但却在张文宏一个个金句、段子面前瞬间破功。镜头前,张文宏不按常理“出牌” 来源:掌闻视讯他自称长得不是很帅,也不是很能讲,但大白话出口博得一众叫好声:
“医务工作者们,想要的不是宣传歌颂,而是关心”“我不鼓励加班加点,抛弃家庭,无休无止工作是不人道的。”“一开始以为(疫情)中国控制住,世界就没事。现在中国控制住了,世界却出事了。”…………抗疫工作实不该被捧上神坛,在最一线直面病毒的同样是是有血有肉的人,张文宏的真话、实话让他们的奉献不再被视作理所当然。于是,敢讲、敢说的他火了,且越来越火。突变“网红”,张文宏并不排斥,即便质疑声四起时还是会常常出镜。在他看来,随着疫情的结束,这个称号的意义会变淡甚至消失,但在民众危机意识过重的阶段,他这个“网红”需要发挥些引导、安抚人心的作用。“在疫情面前,如果感染科整个学科因此成为‘网红’,那说明感染科的专家在疫情防控中起到了作用,专业的声音被广大民众听进去了。我希望每个学科在重大的社会事件出来的时候,都能够做一做这种‘网红’。”而且,不止是光动嘴皮子的“网红”。喊是口号,做是担当
单靠三天两头的直言直语,张文宏不会持续圈粉,更不会火到出圈儿。他让民众买账的从不仅是嘴上功夫,是身体力行和那份格外张扬的人情味儿。上海出现第一例感染患者时,作为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事后坦言心里没底,“上海到底能不能控制输入性病例,全国究竟会蔓延到什么程度,对这些心里都没底”。不过这样,他还是第一时间把家当搬到了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一是方便办公,二是方便开会。1月29日,距离上海拉响抗疫警报已经14天了,张文宏觉得“不能欺负听话的人”,首批进去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该“换防”出来喘口气了。患者为医疗队点赞 来源新华社那么,谁又该站上第一线?他果断将全部一线岗位换成党员,给出的理由是共产党员的口号平时喊喊可以,关键时刻,不管什么想法必须立马冲上去。当然,他这个学科带头人、感染科人口中的“张爸”自然也不例外。那时候本不需要查房的他,给自己定下了每周查房两次的规定,和一线人员“绑”在一起。他说这是为了带个好头儿,也是为了稳定军心,如果连医生护士都恐惧疫情,患者怎么办?少有人知道的是,“共产党员先上”这种做法其实可以溯源到张文宏的恩师翁心华教授。这位是时任上海市SARS(非典)防治专家组组长,2003年,82岁高龄再度出山抗疫时曾婉言对张文宏说:“SARS爆发了,你又拿到一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录取通知(每年3.5万美元奖学金),这么多钱,你说怎么办呢?”张文宏接受媒体采访 来源:北京日报先上哈佛,还是先上SARS?党员张文宏认为这是一个明摆着的答案。他配合老师在上海打出一套防疫组合拳,当时城市常住人口1700万,最终感染SARS的只有8人,没有出现大规模、集聚性爆发。时隔10年后,H7N9病毒率先攻击了上海。张文宏主动接触了10余例肺炎病人,鉴定毒株、制定方案、控制传染源……和一群医护人员将一场人传人的疾病扼杀在摇篮。2016年,他因此获得了国家防控H7N9先进个人荣誉。在抗疫这件事上坚持了10多年,“段子手”张文宏从不是光说不练。参考资料
2020年“中国医师奖”人物事迹介绍《张文宏:领导叫我开会,我说,不去!》,蓝黑评论《张文宏最近也在想:为什么这么多人听我说话?》,上观新闻《张文宏为啥没去领“医德楷模抗疫特别奖”?他这样回应》,东方网撰稿:郑莉颖| 校对:祝盈 | 责编:李茜精 彩 回 顾
【智库专家】郎志正受聘为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0-11-16
39年前女排首夺世界冠军,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2020-11-16

主办方: 最佳品牌网

最佳品牌网专注于测评市场上最好的产品品牌,汇集十大品牌排行榜、中国著名品牌资讯信息,坚持公平公正的观点,让你对产品及品牌有更好的选择与判断能力!

热门资讯

  • 行业资讯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工作时间:9:00-22: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