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品牌资讯

深度报道如何做“深”?(下)

学习新闻 了解媒体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编采评》专栏
深度报道如何做“深”?(下)
孙 巡
03
“深度”与“思想力”
  “快餐化”新闻生产极大加快了记者的工作节奏,使得他们投入更多精力追逐“更新、更热”,就提高新闻时效性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但是,满足于写稿更快更多,习惯平面还原事实碎片,记者思维能力可能面临退化风险。
  深度报道,深在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深在不畏艰难扎实采访的职业精神,深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有没有“理论创新意识”,怎么判断?看是否具备强烈的剧情冲突——富有矛盾张力的新闻事实,看是否能够贡献富有说服力的新观点。采写《坚守生态红线,让发展更理性更科学》这篇报道,想法在心中发酵两三年,原想选择的剧情是:生态好了,野猪多了,糟蹋庄稼,农民不敢打又不甘心,后来调整为江苏沿海越冬丹顶鹤少了。显然,这个冲突背景更广,更有社会关注面。当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多年的经济洼地迎来资本潮,迫切需要提醒地方政府绷紧生态制约这根红线。这篇深度报道的“深度”,来自持续思考。主题开始定为越冬丹顶鹤减少的生态影响,然后是“失约”的丹顶鹤飞到哪里,最后锁定“坚守生态红线,让发展更加理性更加科学”。报道没有停留于追究丹顶鹤减少的责任,而是提出创新政绩考核机制,落实生态补偿机制,让“出生态力的地方也出干部”,“给生态保护的利益受损者足够补偿”。受访的地方官员表示,这篇报道尽管暴露问题,但非一味“打棍子”,说理充分,观点富有建设性。
  提高舆论引导力,是党报必须承担的主功能。改进深度报道,引导公众理性认知社会热点,正是题中之义。深度报道,深在胸有大局。这个“大局”,“大”在避免简单的暴露与渲染,而是努力寻找问题背后的普遍性,寻求破除困难的出路。在调查高考落榜生名单的过程中,我们有充分证据证明泄密源头在相关部门,但考虑到高考的社会敏感性,未在文中点名,而是提出掌握个人信息的部门必须一查到底,给社会一个说法。第二年,江苏高考落榜生名单很难买到,那个遭到匿名批评的部门的确有所作为。去年,在短信群发调查中,我们特地请通管、工商、公安等部门参与,省通管局派人一道暗访取证,尽管最终仅仅处罚了一家公司,但这个看似多余的环节,让我们认识到:治理网络世界乱象,缺的不是手段,而是监管到底的决心。
  其实,高看一眼,未必能看出独家观点,但至少可以减少被表象蒙蔽的可能。这两年,各地渣土车频频肇事夺命,社会舆论一致要求封杀渣土车,而我们与渣土车司机、老板深度接触后,摆脱了“妖魔化渣土车”的思维模式。当我们凌晨三点来到街头饭馆,听渣土车司机说昼伏夜出的艰辛生活时,不由反思:是什么逼着他们多拉快跑出事?原因还是政府监管效能低下,渣土场规划滞后,以罚代管,忽视长效管理,导致利益链严重扭曲,渣土行业陷入无序竞争粗放发展。
  思想,不应是灰色沉重的,深度报道不能陷入枯燥的概念推演。让鲜活的具象载着思想飞翔,这是我们所欣赏的并努力尝试着的新闻叙事。在《风电产业急切呼唤理性成长》中,尽管删除大量细节,我们仍然保留这个场景:7月6日,如东东凌风电场负责人站在“励志菜地”中央,拨拉着枝叶,无比感慨:“每个员工分一块地,种西瓜种茄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坚定信心,总有收成!”而在《善待保洁员,还有多少承诺要兑现》中,我们留下一个细节:“两对夫妻一个单身汉共处一室”。这些感性的素材,原汁原味呈现出来,感动了不少读者。感动人心,也是不可抗拒的思想力量。(全文完)
(作者单位:新华日报焦点新闻部)

更多阅读
深度报道如何做“深”?(上)
深度报道如何做“深”?(中)
【邀请函】新闻宣传与新媒体运用高级研修班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