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北洋舰队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叫北洋舰队

北洋舰队是什么意思?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

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他的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也直接促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北洋水师主力舰是哪几艘?

定远号定远级铁甲舰有两艘,分别为定远号及镇远号,二舰于1885年开始服役,成为清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而定远则同时为北洋水师旗舰。排水量7,000吨的定远与姊妹船镇远是中国海军历史上唯有的两艘铁甲舰,装甲厚12至14吋,主要武装为四门12吋口径的主炮。

  定远、镇远二舰不但是北洋水师的主力,服役时更是当时远东最大型的军舰。二舰为甲午战争初期的黄海大东沟海战内日军海军集中打击的对象,二舰中弹极多,但因其铁甲坚固而只受一般破损,俱未失去战斗力。后来北洋水师退入威海卫以自保,1895年2月4日,日军鱼雷艇偷袭威海卫,以鱼雷击中定远左舷。清军将定远移至浅滩搁浅,当作炮台使用。2月9日,陆上之日军占领威海卫附近的清军炮台,以岸炮击伤定远。10日,管带刘步蟾下令炸毁定远号以免资敌。定远号沉没后刘步蟾亦自杀。而镇远则因触礁受损,最后投降编入日本海军。[编辑本段]建造背景   1874年爆发牡丹社事件,日本派兵登陆台湾企图将之占据,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驱逐。事件引起清朝朝野的警惕,清政府于是决定每年拨出四百万两作为经费,加快建设海军。大清海军分为三洋,当中北洋舰队由北洋大臣李鸿章主持,负责守卫京师,故此获得优先集全力建造。北洋海军最先向英国阿姆斯特朗(Armstrong)购舰,1879年起先后购入六艘排水量400吨、配有一门11吋口径主炮的炮舰,即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及镇边。这些炮舰为木船外包钢壳,称之为“蚊子船”;可作近岸防御但不具远洋作战能力。之后李鸿章再向英国购入排水量为1,350吨,10吋口径主炮2门的巡洋舰两艘,即为超勇及扬威,两舰于1881年年中完工并于年底驶回中国服役。[编辑本段]建造经过  在超勇及扬威在建造的同时,李鸿章在1880年3月31日奏准购买两艘铁甲舰。同年中,派徐建寅、李凤苞到英国及德国,考察海军以及购舰。徐、李在德国参观伏尔铿(Vulcan)造船厂及其制造的萨克森级(Sachsenclass)铁甲舰,与及克虏伯公司(Krupp)及其火炮。在英国,二人则参观阿姆斯特朗及其最新之“英弗来息白”(Inflexible)铁甲舰。最后决定由位于德国坦特伯雷度(Stettin)的伏尔铿建造两艘集萨克森级及英弗来息白之长处的铁甲舰,舰上采用克虏伯火炮。铁甲舰的设计及技术均为当时最先进的。定远级的装甲布置类似英弗来息白的设计,厚达12英寸的装甲成碉堡式,集中在船身中部,保护机械、主炮及弹药库,而非分散在水线之上。其吨位亦是远东第一,号称“远东第一舰”。1881年正式签署合约,每舰造价为620万马克。清政府吸收之前经验,派刘步蟾、魏瀚等熟识海军者到德国船厂监工。两艘战舰由李鸿章亲自名为“定远”、“镇远”。同年12月22日,“定远”下水,次年“镇远”下水。

  定远及镇远本应在1884年完工交货。但1883年年底中法战争爆发,德国作为中立国,据国际惯例暂停交货。1885年中法签订和约,德国方才于7月履约付货。定远及镇远由德国水兵驾驶,悬挂德国商船旗,经苏伊士运河、新加坡、香港,于10月抵达天津大沽。10月29日,定远升起龙旗,正式成为大清海军舰只,北洋舰队旗舰。

北洋舰队的建立意义?

一、第一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海军

北洋海军拥有完整的规章制度,完善的海军制度,和近代化上的战舰。

二、北洋舰队似乎真的有挽救清王朝的能力

北洋舰队实力排东亚第一,世界第九。这也算一个辉煌吧,毕竟倍受蹂躏的王朝已经拿不出一直像样的军队,而北洋舰队的出现,虽昙花一现,但毕竟可与人一战!

三、开启了中国的海洋防务和能力

北洋舰队覆灭后,后重建并改名为长江舰队。辛亥革命爆发后,这只舰队演变成了民国海军。而后解放大陆的时候,我们也接受了一些舰队的起义,这也是新中国海军的雏形!中国海上的军事能力不断地增强!

四、北洋舰队是中国人抗御外国列强的觉醒

北洋舰队的目的,就是震慑抵抗外国侵略。这也算是那个时代,中国人奋起反抗的一个象征吧!

甲午海战北洋舰队12艘战舰结局?

定远号

定远号是北洋海军的旗舰,定远号因为致远舰的保护才得以幸存。在黄海海战之后的威海卫军港保卫战里,定远舰不幸中了一颗鱼雷,丁汝昌下令炸掉定远舰不给日本留下。但是威海卫还是没有被保住,日军海陆并进,一起夺下了威海卫,把定远舰残骸带回日本,修建了定远馆,用来展览纪念。

镇远舰

镇远舰是北洋海军中最屈辱的一艘战舰。自从管带林泰曾自杀后,镇远舰被日本海军俘虏,编入日本联合舰队中。在日本海军服役了将近17年。1912年,因为不符合时代需求被拆解。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曾派人去日本,把镇远舰的部件运回国内。但是还是被人把铁锚当做了废铁卖掉。镇远舰的铁锚现在在日本的上野公园,被当做羞辱中国人的工具。

来远舰

黄海海战之后,来远号遭到日本海军重创。船身的木质部分被烧毁,钢梁变形。但是依旧具有战斗力。简单维修之后,又参加了威海卫保卫战。但是防御能力大不如之前,被鱼雷击中后当场爆炸,永远的沉没在刘公岛军事基地,全舰官兵以身殉国。

经远舰

经远舰是致远舰的僚舰,在黄海海战中,被日本海军当场击沉。管带林永升为国捐躯。根据后来记载,士卒皆请林就岸,林不肯,躬亲炮弹,督战未几,左臂中弹,舰突亦被击碎,林知事去,返身入内,扁锁仓门,危坐以殉。经远舰的残骸依旧找不到。永远沉没在黄海。

致远舰

致远舰是邓世昌指挥的巡洋舰。黄海海战中,因为致远舰没有其他战舰的支援,被日舰包围,弹尽粮绝时向日军指挥舰吉野号冲去,被鱼雷击中,邓世昌和全舰官兵殉国。

靖远舰

黄海海战中幸存的战舰之一。靖远舰在修补之后,接代定远舰再次升起海军帅旗,指挥战斗。但是北洋海军元气大伤,无法继续发挥战斗力。靖远舰在黄海海战中中弹110发。1895年,刘公岛海军基地被攻陷,为免资敌,自行炸沉。

济远舰

济远舰是管带方伯谦的战舰。战后方伯谦有临阵脱逃之嫌,被斩首。济远舰也丧失了战斗力,在刘公岛海军基地沦陷后,济远舰被日军俘虏,编入日本联合舰队的战斗序列。1904年旅顺港战斗时,被我方鱼雷击沉。

广甲号

作为济远舰的僚舰,它也随着济远舰在黄海海战中逃跑了。在撤退的途中,不幸被日舰击沉,在黄海海战最激烈的时候,广甲号也发挥过作用,支援济远舰。后来济远舰撤退后,广甲好失去了作用,北洋海军也被日军冲散。

超勇号

超勇号是北洋海军的老舰了,但依旧随军作战。黄海海战中吗,超勇号担任右翼末端。但是日舰发现超勇号比较薄弱,四艘日本战舰直接围攻超勇号。超勇号被击沉。全歼官兵壮烈殉国。

扬威号

扬威号是朝勇号的兄弟战舰,在黄海海战中遭受到日本舰队的围攻。因为全舰中弹太多,不能继续作战,首先退出战斗。但是遭到了我方济远舰的撞击,当场爆炸。扬威号也沉没黄海。

平远舰

平远舰在黄海海战中多次击中日军的旗舰松岛号。但自身也遭受重创,在威海卫战役中被日本军舰俘虏,成为日本的训练军舰。在日俄战争中,被击沉。

广丙号

广丙号是国产战舰,但依旧在黄海海战中发挥全部实力。广丙号被日本的西京丸号击沉后,引发大火,迫于大火,退出战斗。在北洋海军投降后,广丙号被编入日本舰队,1895年12月21日在澎湖遇风暴沉没。

北洋舰队为什么在甲午战争中得不到援助?

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得不到援助主要是三个原因。

一是,战略错误。

其实早在建立海军的时候,袁世凯等有识之士都建议,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大舰队合并,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这样近可以防御沿海,远可以御敌于外,而且四支舰队在一起,那实力远远超过日本海军。但是,这个建议被慈禧和李鸿章否决了,慈禧害怕军队集中于个人,尾大不掉。

而李鸿章意图更简单,要建设自己的军队,而不是国家的舰队。因此,在建设上,四支舰队相互独立,没有统属关系,没有协作关系。而且当时的建设思想落后,以保境安民,守卫江河沿海为任务,形成了各自的任务区。中法战争北洋舰队也没来,而北洋舰队遇难,南洋和其他舰队也不会去。

二是,矛盾已久。

南洋和北洋舰队当时别说合作了,简直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主要是两件事:一是个人恩怨,北洋舰队那是李鸿章的,南洋舰队那是左宗棠建设的。而两个人又是死对头,恨不得致对方以死地。而左宗棠死后,南洋等舰队都掌握在湘派达成的手中,恩怨很深。

还有就是分配不均,虽然同为海军舰队,但是因为李鸿章当道,主政。因此,厚此薄彼,将原本属于南洋舰队的费用挪用北洋。在建设海军花费的3000多万两白银中,南洋只得到了500万两,而且李鸿章经常以各种理由克扣南洋的军饷和军费。最终使得两军的关系势同水火,怎么可能救援?

三是,力不从心。

左宗棠在的时候,南洋海军其实虽然整体吨位不行,但是训练有素,个个精兵强将,这也是打败法军的基础。但是左宗棠一死,南洋海军就流于形式了,不仅缺乏训练,而且贪污严重,微薄的军费也被贪污很多。当时的情况是,南洋等舰队不仅军纪涣散,缺乏训练,更为严重的是军备松弛,兵器奇缺。

其实光绪也下令南洋舰队等北上支援,但南洋舰队等都以武器落后等原因,拒不参战。其实,在晚清时期,朝廷对地方的统治力量已经很弱了,当时的督抚,那是手握重兵,权倾一方,难免各自为政,患得患失。所以,在北洋舰队被围困的时候,自然不会有人去救援。

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一、纪律败坏。按《北洋水师章程》规定,除提督之外,其余的官兵都要住在船上,但将士都无视这一规定,大部分都上岸居住。

二、内部不团结。。朝中的主战派与洋务派是水火不容,两者矛盾重重,主战派以清流派为主,清流派处处为难洋务派。

三、观念落后。禁海后,国人在甲午战争时对制海权一窍不通。。许多大臣对海军都没有太大的认识,把它视为辅助陆军的兵种

四、海军并未中央化。北洋水师属于李鸿章的私人所有。

五、军费滥拔滥用。海军军费经常被挪用,清廷也不再向北洋水师提供购买枪炮的资金。

六、选帅失当。丁汝昌并不是北洋水师提督的合适人选,他原是骑兵将领。

北洋水师建立历程:

北洋水师,也叫做北洋舰队,是中国清朝建立的第一支现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所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为强大的。

北洋水师由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督建。1875年,李鸿章在英国订造了4艘炮船,开始了清政府向国外订购军舰的历史。1879年,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1880年,向德国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之后又陆续从国外订购多只舰船。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创立,从此中国海军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然而,1888年后北洋水师的经费大大减少,此后数年都未购置新舰,这也为后来北洋水师在午海战中的惨败埋下了伏笔

关于北洋舰队?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北洋水师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 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前八名分别为: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奥斯曼土耳其、意大利、美国)。后由于种种原因逐渐落后日本。 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因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返回顶部